AI时代:未来已来

黄金市场近期表现引人注目,价格屡创新高后进入震荡阶段,但中长期上涨的逻辑依然稳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的背景下,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价值被重新评估。从央行持续增持到机构纷纷上调目标价,市场对黄金的看涨情绪持续发酵。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黄金市场的动态、核心驱动因素以及未来走势,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视角。

市场动态:价格创纪录后的震荡格局

近期,黄金价格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后进入高位盘整。4月21日,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3380美元/盎司(约799元/克),创下历史新高。国内市场的金饰价格也随之攀升,品牌金价普遍达到824-1039元/克区间,投资金条价格约为814元/克。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4月初,COMEX黄金期货曾在3天内暴跌226美元,最低触及2970美元/盎司,但随后迅速反弹,并在4月11日重回3200美元上方。这种剧烈波动反映了市场对黄金定价的分歧,同时也凸显了当前环境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特殊地位。
从技术面来看,黄金的短期支撑位集中在3193-3245美元区间,若跌破这一区域,可能进一步下探至3148美元。而3000-3058美元则构成了更强劲的需求区,为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入场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月线级别的相对强弱指数(RSI)已达到2008年以来的高位,而200周均线的偏离度也接近60%(历史极值为70%),这意味着短期内需警惕技术性回调风险。

驱动黄金上涨的三大核心因素

1. 避险需求持续升温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是推动黄金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中东局势紧张、俄乌冲突持续,以及美国大选带来的政策风险,都促使投资者寻求资产避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关于“黄金作为货币资产”的言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黄金金融属性的认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犹存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功能被广泛认可,资金持续流入黄金市场。

2. 央行购金提供长期支撑

全球央行对黄金的增持已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全球央行分别净购入黄金1082吨和1037吨,连续两年突破千吨大关。其中,中国央行的增持尤为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4月,中国已连续17个月增持黄金,累计规模达286吨,占全球黄金供应量的约20%。这种趋势表明,各国央行正在逐步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而黄金作为无主权风险的储备资产,其战略价值被重新评估。

3. 机构看涨预期强烈

多家国际投行近期纷纷上调黄金目标价,反映出市场对黄金长期走势的乐观态度。高盛将2025年的黄金目标价上调12%至3700美元/盎司;瑞银则预测年底金价可能达到3500美元;德意志银行的模型甚至显示,如果央行购金趋势持续,2026年金价有望触及3900美元。更有机构提出,黄金的长期目标价可能达到5000美元/盎司。这些预测不仅基于短期避险需求,更反映了对黄金货币属性回归的长期预期。

中期展望:上涨趋势尚未结束

尽管短期内黄金价格可能出现回调,但从中期来看,支撑黄金上涨的逻辑依然稳固。首先,央行购金已呈现“常态化”趋势,这种结构性需求不会轻易逆转。其次,黄金的属性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商品属性逐渐向货币属性倾斜,尤其是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背景下,黄金的金融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最后,全球宏观不确定性(如债务问题、通胀反复、地缘冲突等)短期内难以消除,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角色仍将得到强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短期来看,3200美元附近是一个关键支撑位,若价格回调至该区域,可能为中长期布局提供较好的入场点。然而,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央行购金动态、地缘政治演变以及美国货币政策走向,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金价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来看,黄金市场的本轮上涨尚未结束,未来4年仍具备可观的上涨空间。对于希望配置黄金的投资者,建议采取“逢低分批布局”的策略,避免追高,同时保持对市场动态的紧密跟踪。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黄金或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资产配置角色。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