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來臨:顛覆未來生活的科技革命

商場鼹鼠的消費偵探日誌
Dude,這年頭連政治人物都在搞「限時特價」?
最近台灣政壇簡直比黑色星期五的沃爾瑪還熱鬧——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司法貨架上搶購「政治籌碼」,而前立委蔡正元的三中案二審突然被貼上「科技監控」的標籤,活像百貨公司防盜門口的電子標籤感應器。Seriously?這操作連我這個專扒消費黑幕的偵探都忍不住想吐槽:「現在連司法程序都開始玩會員制監控了嗎?」

1. 司法賣場的「防盜標籤」爭議

三中案這款「政治商品」最近被重新上架二審,法官居然給蔡正元加了個「科技監控」的配件——這在台灣司法史上簡直像在二手店裡突然看到全新iPhone的價格標籤,荒謬中帶著點黑色幽默。
「合理性」的消費陷阱
檢方說蔡正元可能「串供滅證」,但這理由就像超市聲稱「為了防範偷竊必須拆開所有包裝檢查」——技術上合法,但擺明針對性操作。更別提台北地院對國民黨黃呂錦茹的「兩日收押反轉劇」,根本是「七日退貨政策」的司法版,連我這商場老油條都看傻眼。
監控手段的「過度包裝」
科技監控通常用在暴力犯或毒梟身上,現在卻拿來對付政治人物?拜託,這就像用防珠寶竊賊的激光網來監控買衛生紙的顧客,「要說沒政治算計,連我淘來的二手Gucci腰帶都不信」。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直接開嗆司法是「執政黨的打手」,簡直像消費者怒罵商家標價不實——但這次,貨架背後掛的是藍綠對決的招牌。

2. 「日友人示警」:政治版的「代購詐騙」風波

蔡正元聲稱有日本友人警告他「要被政治整肅」,結果官方光速駁斥,速度比電商平台下架假貨還快。這劇情根本是「境外勢力代購」遇上「海關嚴打」,滿滿的消費社會即視感。
「境外牌」的促銷話術
把司法案件扯上「外國勢力」,根本是政治人物最愛的「限量進口」話術——就像商家強調「日本直送」來抬價,蔡正元這招無非想讓案件升級成「國際糾紛」。可惜檢方不吃這套,直接貼上「山寨標籤」駁回。
駁斥背後的「危機公關」
官方火速否認,反映台灣政壇對「境外干預」標籤過敏得像消費者看到「中國製」口罩。這種敏感度,連我這專挖黑心消費的偵探都想鼓掌:「你們駁斥的速度,比亞馬遜Prime送貨還有效率啊!」

3. 藍綠賣場的「週年慶大戰」

這案子完美卡在國民黨籌備街頭抗議的檔期,簡直像百貨公司故意在對手店慶時搞「全場一折」——擺明要搶客流。
國民黨的「團購反殺」
從韓國瑜到蔣萬安,藍營高層全員上架「司法迫害」套餐,還預告4月26日凱道大遊行,根本是把法庭變成「政治大賣場」的促銷活動。「買一送一!押蔡正元送黃呂錦茹!」——這標語我都幫他們想好了。
民進黨的「清倉策略」
綠營趁機把司法案當「打擊競品」工具,尤其國民黨想推倒閣案時,這波操作堪比在對手店門口發折價券。但說穿了,兩黨都在玩「消費心理戰」:一個賣慘,一個賣正義,而選民就是被促銷話術轟炸的顧客。

結案報告:政治貨架上的過期商品

三中案的科技監控裁定和日友人羅生門,本質上是藍綠在「政治賣場」搶佔貨架的爛戲。司法程序像被貼錯標籤的瑕疵品,而境外指控則是過期促銷話術——「消費者(選民)早該學會看成分表了」
朋友們,下次看到政治人物喊「司法特價」時,記得學我這商場鼹鼠的座右銘:「先查消費記錄,再掏錢包。」 畢竟在這年代,連正義都能被標價,何況是一樁官司?(翻找二手店戰利品的聲音)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