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來襲!未來已在你眼前

在建國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的最新展覽中,年輕設計師們像一群未來考古學家,用創意鑿開時空裂縫——只不過他們挖掘的不是化石,而是你明年就會在IKEA看到的怪奇家具。這場名為「未來設計的無限可能」的展覽,根本是消費主義時代的預言書,只是這群學生比華爾街分析師更早看穿:未來的設計師不僅要會畫草圖,還得兼職環境偵探、科技巫師和社會運動家。

當永續設計變成生存必備技能

展場角落那組用回收漁網編織的沙發,簡直是對快時尚的完美復仇——這些學生早就發現,與其說環保是美德,不如說是Z世代的求生本能。他們把廢棄物改造玩成高級遊戲:有人把咖啡渣壓製成燈罩(自帶拿鐵香氛功能),另一組更絕,用鳳梨葉纖維做出可分解的球鞋,穿爛了直接埋進花盆當肥料。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那面「菌絲磚牆」,那些蠕動的真菌結構根本在暗示:未來我們的房子可能是活著的生物。
科技展區根本是數位嬉皮的大型派對現場。那個《虛擬花園》裝置讓觀眾用手勢種花,但說穿了就是教人類重新學習「不消費的快樂」——畢竟在元宇宙裡,你連澆水壺都不用買。旁邊的AI動態海報生成器更諷刺,當場示範如何用演算法取代設計系學生(創作者邊展示邊苦笑的表情簡直是黑色幽默)。最驚人的是某組把腦波偵測器裝在購物帽上,當你對某件商品產生購買慾,帽子就會發出警報聲——這根本是給購物狂設計的戒斷裝置吧?

社會議題變成最潮設計語言

輪椅體驗裝置《無障礙城市》根本是沉浸式社會實驗——當健康人被迫用15度傾斜視角看世界時,連自動販賣機的按鍵高度都成了階級壓迫。另一組把廟宇剪黏工藝變成藍芽音箱,傳統師傅與工程系學生合作的過程影片,活脫是文化傳承的實境秀。最狠的是那套「高齡化體驗服」,年輕人穿上模擬關節退化的配重裝置後,連撕開泡麵包裝都像在拆炸彈。
這場展覽根本是設計界的諾斯特拉達姆斯預言:未來的好設計必須同時是環保宣言、科技玩具和社會運動載體。當學生把稻稈變成皮革、用AR重現消失的傳統市場時,他們其實在問:當地球和社會都瀕臨極限,設計師到底是美化消費的共犯,還是重寫規則的叛徒?看著展場入口那盞用電子廢料拼成的吊燈——它閃爍的冷光像在提醒:最永續的設計,或許是教人類重新學會珍惜。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