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码稳增长 蓝佛安:全年5%目标不动摇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壁垒和产业链重构等因素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何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明确表态,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实现全年约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一表态不仅释放出政策发力的明确信号,也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积极财政政策的多维发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财政政策正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首先,在支出规模上,政府计划适度扩大财政支出,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充足。2024年专项债规模预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重点投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兼顾城市更新和民生补短板项目。
其次,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重点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绿色发展倾斜。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更大幅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而绿色技术企业可能获得额外的税收减免。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更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政府还计划通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内需。这一举措既能消化部分行业产能,又能提升消费市场活力,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结构性工具精准聚焦关键领域

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中国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确保资金精准流向最具潜力的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将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领域不仅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同时,民生保障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支出将持续增加,以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特别是在就业方面,政府可能通过补贴、培训等方式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缓解结构性失业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仍面临较大挑战。2024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9%,市场调整仍在持续。对此,财政政策可能采取差异化措施,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而非全面刺激房地产市场。

外部挑战下的国际合作与增长韧性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但蓝佛安在博鳌论坛上强调,亚洲经济体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这一呼吁反映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的开放态度。
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具备较强韧性。2024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制造业复苏势头明显。国际机构普遍预测,中国2024年GDP增速将在4.5%-5%之间,而实际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落地效果。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将成为关键增长引擎。政府对高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持续加大,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是为了应对短期挑战,更是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结构性发力、精准施策和国际协作,中国有望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