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領軍 納指飆6.7%創本週新高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像嗑了能量飲料的華爾街之狼——特別是美股,簡直在演《科技股復仇者聯盟》。本週納斯達克指數狂飆6.7%,創今年最猛單週漲幅,連道瓊和標普500都只能當配角。這齣戲碼背後,是投資人一邊嚼著AI概念口香糖,一邊對聯準會拋媚眼的荒誕劇。讓我們戴上偵探獵鹿帽,挖開這坨數據下的消費心理學爛泥吧!(菸斗敲桌)

科技巨頭為何突然變「鈔能力」英雄?

先看這群穿連帽T的億萬富翁俱樂部:蘋果市值單週多了一個烏拉圭GDP,微軟靠著AI雲端業務讓分析師集體喊「爹」,連亞馬遜都快遞出超乎預期的財報。但真正藏在收銀機裡的魔鬼?是華爾街突然發現:「等等,這些傢伙根本是通膨避難所啊!」
AI泡沫還是黃金礦? 輝達股價像被特斯拉自動駕駛撞到油門,AMD也跟著吃香喝辣。但老兄(dude),當每家公司都在財報會上硬塞「AI」關鍵字(連賣拖把的都說用AI優化清潔路徑),你確定這不是2023年版的「.com泡沫」重播?
聯準會的「鬆緊帶遊戲」:市場賭9月暫停加息,科技股這群「利率敏感型生物」立刻活過來。畢竟低利率時代,誰管本益比是30倍還是300倍?先買再說!
(翻開我的二手店記事本:2018年比特幣崩盤前,大家也是這種「這次不一樣」的表情⋯⋯)

納指暴衝背後的「鈔票漂流記」

納指本週跑贏道瓊不是偶然——根本是場流動性大遷徙。當債券收益率開始跳舞,熱錢就像夜店最後一杯免費龍舌蘭,全灌進科技股。但這裡有條陰暗線索:
美元貶值魔術:美元指數跌了2%,跨國企業海外收入瞬間膨脹。蘋果在中國多賺的每一塊人民幣,換回美元都能多買幾顆CEO庫克的鈦金屬眼鏡框。
散戶FOMO症候群:Robinhood上的年輕韭菜們突然發現「錯過上漲比虧錢還痛苦」,集體把午餐錢砸進槓桿ETF。Seriously,這劇本我去年在迷因股GME就看過!
(小聲說:隔壁日本央行調整YCC時,全球流動性的水管可是會突然爆裂的⋯⋯)

軟著陸or硬著陸?華爾街在玩雲霄飛車模擬器

聯準會主席鮑爾最近被當成經濟學界的哈利波特——大家期待他揮舞「軟著陸」魔杖。但我的零售業內線告訴我:沃爾瑪貨架心理學比GDP誠實多了!
通膨的「章魚觸手」:汽油價格漲了18%,但科技股投資人假裝沒看見,因為他們都用Zoom在家上班(笑)。
勞動力市場的暗礁:矽谷還在裁員,但星巴克時薪員工要求加薪30%。這算哪門子軟著陸?根本是經濟的「斜槓人格分裂」!
(翻出我當年在Target黑色星期五被擠爛的名牌:消費者信心?那只是信用卡額度的代名詞啦。)

結案報告:這週美股根本是「科技業嗑藥趴」,但我的偵探直覺說——衣櫥裡還躲著通膨這隻骷髏。當每個人都相信聯準會會接住市場時,通常下一秒就會摔在「過度樂預期」的香蕉皮上。朋友們,與其追高AI概念股,不如學我去二手店淘件1999年科技泡沫紀念T恤,至少夠便宜!(鋼筆甩墨收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