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关税应全面取消

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因单边主义抬头而面临严峻挑战。2018年,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由对华发起关税战,累计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政策不仅未能解决所谓“不公平贸易”问题,反而成为拖累全球经济的负面因素。中国商务部近期再次明确表态,要求美国彻底取消违反国际规则的对华关税,并警告其持续实施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紊乱和通胀压力。

一、单边关税的“双输”本质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逻辑建立在保护本土产业的假设上,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企业成本激增:美国智库“关税伤害美国腹地”研究显示,加征关税使美国企业额外支付超过1300亿美元成本,其中90%由美国进口商承担。例如,自行车制造商被迫将售价提高30%,导致销量骤降。
通胀螺旋加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对华关税推高美国CPI约0.3个百分点,在疫情后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进一步挤压家庭预算。

二、全球供应链的“多米诺效应”

关税战打破了长期形成的产业分工网络,引发连锁反应。
产业链被迫迁移:部分企业为规避关税将工厂迁至越南、墨西哥,但当地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效率下降。苹果公司曾因中国供应链中断损失超10亿美元订单。
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依赖中国中间品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称,关税使行业年均多支出40亿美元,5年内倒闭企业超200家。

三、中方的反制与对话诚意

中国在坚决反对单边主义的同时,始终为协商留出空间。
精准反制措施:中方对美大豆、汽车等商品加征对等关税,但规模仅为美方的30%,预留谈判余地。
多边框架下的努力:RCEP生效后,中国通过区域合作对冲贸易壁垒。2023年对东盟出口增长8.6%,部分替代了美国市场损失。
开放合作倡议:商务部提出扩大进口博览会、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举措,展现市场化改革决心。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美方若延续关税政策,只会延长全球阵痛期。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从未成为赢家。取消对华关税不仅是纠正错误的必要步骤,更是重建国际经贸秩序的关键契机。中方提出的“平等协商”路径,或是打破僵局的唯一现实选择。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