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机遇还是威胁?

美联储的十字路口:政策争议与权力博弈

当美国通胀率持续高于2%的目标水平,美联储的政策方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前美联储理事、现任主席热门人选凯文·沃什(Kevin Warsh)近期公开批评美联储犯下“系统性错误”,将矛头直指其政策独立性、职能边界和通胀控制能力。这一批评不仅反映了美联储内部的路线分歧,更揭示了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日益紧张的博弈关系。

政策越界:从央行到“政府通用机构”

沃什的核心批评之一,是美联储已偏离传统央行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政府通用机构”。他认为,美联储通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间接补贴国债融资成本,实质上是在为财政赤字“兜底”。这种操作降低了政府的借贷成本,却削弱了国会对财政纪律的约束力。
这种批评并非空穴来风。疫情期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QE)政策确实大幅扩张,直接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激增。尽管这一政策在危机时期稳定了市场,但长期来看,它模糊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界限。沃什警告称,这种模式使美国财政陷入“危险轨道”,而2022年以来的通胀飙升正是这一问题的直接体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近年来还涉足气候变化等非传统领域。尽管美联储已于2025年1月退出相关倡议,但沃什认为,这种“使命蔓延”会分散央行对核心职责(即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专注度。

通胀失控:量化宽松的长期代价

沃什将当前的高通胀归咎于美联储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他认为,低利率环境使政策制定者过度依赖廉价融资,而忽视了结构性改革。这种依赖在疫情期间达到顶峰——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并持续购买资产,直到通胀压力已无法忽视才匆忙转向紧缩。
数据显示,美国CPI同比涨幅在2022年一度突破9%,创下40年新高。尽管美联储随后激进加息,但通胀回落速度缓慢,核心通胀仍高于目标。沃什指出,这种滞后效应说明央行的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持续扩张的背景下。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长期低利率扭曲了市场信号。企业习惯于低成本融资,投资者追逐高风险资产,而家庭储蓄意愿下降。沃什认为,美联储未能及时收紧政策,导致经济“软着陆”的窗口逐渐关闭,最终不得不以更剧烈的加息来遏制通胀,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独立性危机:政治压力下的美联储

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其信誉的基石,但沃什认为,近年来这一原则正受到侵蚀。他特别批评美联储在财政政策上的隐性配合,认为这使其更像“受宠王子”而非独立机构。
这一问题在总统选举周期中尤为敏感。现任主席鲍威尔的任期至2026年5月,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已宣布将于2025年秋季启动新主席的遴选程序。沃什被视为特朗普政府青睐的人选,这不仅因为他的政策立场(例如反对过度干预市场),也因为他与共和党传统理念的契合度。
然而,美联储主席的提名程序充满政治博弈。根据规定,候选人必须从现任理事会成员中产生。如果特朗普希望提名外部人选(如沃什),需等待2026年1月理事库格勒任期届满后才能操作。这一时间点恰逢新政府上任初期,可能引发两党激烈角力。

总结

凯文·沃什的批评揭示了美联储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政策职能的模糊化、通胀治理的失效,以及独立性的政治风险。他的言论不仅是对过去决策的反思,也可能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定调。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美联储的角色将受到更严苛的审视,而下一任主席的人选之争,或许会成为美国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转折点。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