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革命:重塑人類未來的關鍵力量

深化巴中科技合作:現狀、機遇與未來展望
巴西與中國,這兩個分處東西半球的發展中國家巨頭,自1974年建交以來,雙邊關係不斷深化,尤其在科技領域的合作成果斐然。2024年適逢兩國建交50周年,巴西科技部部長公開表達深化與中國科技合作的意願,這不僅是對過去合作成果的肯定,更預示著未來更廣闊的合作前景。本文將從核技術、航天科技與新興領域三大維度,探討巴中科技合作的現狀、機遇與未來發展方向。

核技術合作:打造新時代合作標竿

2024年11月,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同輻與巴西核與能源研究院簽署核技術應用合作諒解備忘錄,標誌著兩國核技術合作邁入新階段。這項合作聚焦放射性藥物與輻照技術,前者在癌症診療中扮演關鍵角色,後者則廣泛應用於食品保鮮與醫療器械滅菌等領域。巴西國家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弗朗西斯科·隆迪內利與巴西核與能源研究院院長伊索爾妲·科斯塔均出席簽約儀式,顯示巴方對此合作的高度重視。
伊索爾妲·科斯塔特別指出,作為兩大發展中國家,巴西與中國在核技術應用領域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合作潛力巨大。這不僅能提升兩國的技術水平,更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中巴命運共同體提供技術支撐,呼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支持全球發展八項行動」。此外,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核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合作將為兩國的能源結構優化與氣候應對提供新思路。

航天科技合作:南南合作的典範

巴中航天合作始於1988年,至今已逾30年,被譽為「發展中國家間最成功的科技合作項目之一」。兩國合作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已成為國際遙感領域的重要品牌,2019年發射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更是第六顆成功衛星。這些衛星在自然資源調查、農業監測、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為巴西監測亞馬遜雨林及全國環境變化提供了高效技術手段。
巴西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大學專家魯內特指出,這一合作不僅產生了實用技術成果,更培養了一支友誼深厚、技術精湛的航天人才隊伍。他建議未來兩國應在以下方面深化合作:

  • 擴充衛星合作類型:增加遙感、氣象、通訊衛星等新型號的聯合研製;
  • 拓展合作領域:向深空探測、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前沿領域延伸;
  • 完善合作平台:建立系統化的空間技術、應用與科學合作機制。
  • 隨著全球太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深化航天合作將為兩國帶來更大的戰略利益與經濟回報。

    新興領域與全面合作機制

    除核技術與航天領域外,巴中科技合作正逐步拓展至新興領域。2011年,兩國科技部簽署了竹業與納米技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由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巴西科技部長梅爾卡丹特在兩國元首見證下完成簽署。竹業合作涉及生態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而納米技術則是21世紀的戰略性新興技術,在材料科學、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專家建議,兩國應進一步加強以下領域的合作:

  • 數字經濟:推動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 新材料與清潔能源:開發環保材料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 農業科技與公共衛生:結合兩國需求,加強糧食安全與疾病防控合作。
  • 後疫情時代,全球科技格局正在重構,巴中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加強科技合作有助於提升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結語

    巴中科技合作已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格局,從傳統的航天、核技術到新興的納米技術、數字經濟,合作內涵不斷豐富。未來,兩國可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擴大合作影響。作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巴中科技合作不僅促進了兩國經濟社會發展,也為全球科技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環境下,兩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科技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與巴西發展戰略的深度對接,巴中科技合作必將邁上新台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與方案。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