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鼹鼠的经济侦探笔记:当关税战遇上”史上最不受欢迎总统”
Dude,让我们把时间拨回2017年那个疯狂的春天。当时我刚从黑色星期五的零售战场退役,正窝在西雅图二手店淘货时,电视里播放着特朗普执政百日民调——40%的支持率像过季打折标签般刺眼。Seriously?这比我在清仓区找到的破洞牛仔裤还要惨淡!(虽然那牛仔裤后来成了我的最爱)
“推特治国”的数学题
作为整天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市场鼹鼠,我翻出盖洛普民调数据时的表情,就像看到有人用原价买下瑕疵品。这位第45任总统创造了80年来最差开局记录,比小布什9/11后的89%支持率少了整整一个百货商场的距离。朋友们,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想象下你在Yelp上获得2星评价,却还要坚持给所有差评顾客加征10%的”差评税”。
更魔幻的是,7400万张选票证明了他的”死忠粉”就像限量版乔丹鞋的收藏家,无论多不合脚都誓死捍卫。我在梅西百货当柜姐时学到的真理:让20%的VIP顾客贡献80%销售额,或许比讨好所有路人更划算?
关税战争的罗生门
说到加征关税这个”促销策略”,前白宫经济顾问加里·科恩的警告简直像极了我们制止顾客冲动购物的专业话术。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关税?这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家庭的购物车强行塞进1000美元的”强制消费券”。
但最讽刺的是我在批发市场观察到的现象:当中国货架被贴上”关税溢价”标签,商人们像避开过季款般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朋友们,这就像为了抵制星巴克改喝Peet’s Coffee,最后发现两家根本是同一个供应商!
经济学家的清仓大甩卖
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对关税的差评,让我想起二手店老板对快时尚的吐槽。彼得森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这场贸易战让美国GDP打了0.5%的折扣——相当于全美商场集体搞了次”全场五折”大促,但收银台根本没进账。
不过我在贫民区旧货店认识的常客们会说:全球化就像连锁超市吞噬街角小店,总有人要付出代价。但问题是,关税这个”复仇者联盟”真的能带回制造业工作岗位吗?数据显示这就像用优惠券吸引顾客,结果他们只买了特价品就走人。
(结账时的真相)
在收据的末尾处,我们终于看清这笔糊涂账:特朗普的低支持率是政治消费主义的极端案例,而关税战则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滞销品。就像我常对购物狂朋友们说的——报复性消费解决不了问题,系统性理财才能治本。现在谁要和我去二手市场淘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文化衫?当然是越南制造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