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大选与特朗普贸易战:经济焦虑与外交转向
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发生剧烈震荡,而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首当其冲。随着新一轮加拿大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遗留的关税威胁与经济不确定性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这场贸易战不仅暴露了加拿大对美经济依赖的脆弱性,也促使政界重新审视外交战略——从象征性的“加入欧盟”呼声到务实的贸易多元化尝试,加拿大人正试图在保护自身利益与应对强邻压力之间寻找平衡。
选民情绪:从贸易不满到“欧盟幻想”
尽管加拿大加入欧盟(EU)在法理上几乎不可能——欧盟条约明确规定仅“欧洲国家”有资格申请,且需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但民调显示,44%的加拿大人支持这一设想。这一数据背后,是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强烈不满。加拿大与欧盟在环保、社会福利等价值观上的高度契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情绪。
然而,现实远比民意复杂。欧盟当前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而非扩员来应对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且加拿大75%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短期内“脱美入欧”纯属政治幻想。自由党政府更现实的策略是借“欧盟议题”凝聚国内共识,为贸易多元化政策铺路。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与加拿大经济阵痛
特朗普任内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阴影尚未消散,近期其团队又威胁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并警告若加拿大与欧盟联合反制,税率可能更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注:原文误作“卡尼”)直斥此举“针对加拿大工人”,并计划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
这些措施已对加拿大经济造成连锁反应:
– 加元承压:贸易紧张导致加元汇率波动,增加进口成本;
– 产业调整:汽车制造业等关键行业面临供应链重组压力;
– 战略反思:政府加速推进与欧盟、亚太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例如升级《全面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
尽管如此,专家指出,加拿大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例如,安大略省的汽车零部件工厂若想转向欧洲出口,需承担高昂的物流成本与认证壁垒。
外交突围:联盟构建与现实障碍
为制衡美国,加拿大试图与欧盟、日本等经济体深化合作。欧盟虽在价值观上对加拿大示好,但行动谨慎:
– 有限支持:欧盟委员会更关注内部团结,仅承诺“与加拿大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 利益冲突:若加拿大与欧盟走得太近,可能触发美国对加墨边境的关税壁垒,进一步打击北美供应链。
与此同时,加拿大国内对“印太战略”的讨论升温,试图通过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分散风险。但这一战略需数十年才能见效,而特朗普若在2024年大选卷土重来,加拿大可能面临更紧迫的挑战。
—
贸易战阴影下的加拿大大选,本质是一场关于经济主权与外交独立的全民辩论。选民对特朗普政策的不满虽催生了“欧盟幻想”,但政界的务实选择仍是“两条腿走路”:一边通过反制关税捍卫短期利益,一边加速布局贸易多元化。然而,无论是欧盟的暧昧态度,还是美国市场的绝对权重,都预示着加拿大难以迅速“转身”。未来几年,如何在“美国优先”的狂风暴雨中稳住船舵,将是加拿大领导人的核心命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