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近期多项权威民调数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的执政百日(截至2025年4月下旬)支持率持续下滑,创下其上任以来的最低水平,并成为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中同期支持率最低的纪录。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反映了选民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满,也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次变化。本文将从支持率变化趋势、核心不满因素、历史对比与特殊性以及政治前景影响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特朗普支持率低迷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
支持率变化趋势:加速下滑的经济与政策因素
特朗普当前支持率约为42%-45%,较其1月就职时的47%显著下降。独立选民的支持率从1月的41%降至36%,反对率则攀升至58%。这一下滑趋势的加速点出现在4月2日宣布“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后。该政策引发市场动荡,导致认可其经济表现的选民比例骤降。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支持率下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其政策争议密切相关。例如,关税政策虽然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但其短期内的市场混乱和经济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选民对其经济管理能力的信心。此外,特朗普在移民、医疗等领域的强硬立场也加剧了部分选民的不满,尤其是独立选民和温和共和党人。
核心不满因素:经济、权力扩张与国际形象
经济政策争议
尽管特朗普兑现了部分竞选承诺(如边境管控和投资刺激),但其关税政策引发了广泛反对。59%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其经济议程,认为这些政策可能导致长期经济衰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农业和制造业选民也因关税政策带来的出口下滑而表达不满。
权力扩张争议
83%的受访者认为总统应遵守联邦法院裁决,而特朗普干预大学治理、自任艺术机构主席等行为引发了公众对权力扩张的警惕。这种“强人政治”风格虽然巩固了其核心支持者,但也疏远了更多注重制度制衡的选民。
国际信誉下滑
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全球信誉受损,这一观点甚至得到部分共和党选民的认同。特朗普在对外政策上的单边主义倾向,例如退出国际协议和频繁批评盟友,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让国内选民担忧其外交策略的可持续性。
历史对比与特殊性:特朗普的“异常”表现
总统上任初期支持率下降虽属常态,但特朗普的降幅和速度远超前任。例如,非选民群体支持率从44%暴跌至31%,反映其基本盘松动。对比民主党前任拜登同期数据,特朗普支持率虽略高,但负面评价(59%不认可)显著上升,其中48%为“强烈不赞成”。
这一现象的特殊性在于,特朗普的支持率下滑并非由单一事件引发,而是多重政策争议叠加的结果。例如,其经济政策与国际形象的同步恶化,使得选民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从局部扩展到全局。
政治前景影响:连任压力与政策调整空间
75%的受访者反对其竞选第三任期,显示连任前景承压。近期行政令的争议性(如关税、文化领域干预)进一步加剧公众疑虑。如果特朗普无法在短期内通过重大政策调整或外交突破扭转局面,这一支持率低迷趋势可能持续,甚至影响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表现。
此外,特朗普的支持率下滑也可能加剧党内分歧。部分共和党人已开始与其政策保持距离,尤其是在关税和国际事务上。这种内部分化可能削弱共和党的整体凝聚力,为民主党提供更多政治机会。
—
特朗普当前支持率低迷是经济政策争议、权力行使方式及国际形象下滑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支持率的下滑速度和范围在美国现代政治史上罕见,反映了选民对“强人政治”风格的疲劳和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短期内,若无重大政策调整或外交突破,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并对美国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够通过政策修正挽回选民信任,将成为观察美国政治走向的关键指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