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港破纪录!巨轮载重再创新高

阳江港刷新船舶载重纪录:数字背后的发展密码

在全球贸易版图中,港口一直是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迅猛,而位于广东省的阳江港正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吸引着行业目光。当枯燥的吞吐量数字被赋予具体场景,当船舶吨位纪录转化为发展里程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次业务突破,更是一个区域经济引擎的强劲脉动。

破纪录的”维嘉”轮:国际航线的实力认证

2024年4月27日,利比里亚籍散货船”维嘉”轮以98,681吨的载重吨位划破平静的海面,其成功靠泊阳江港保丰码头的瞬间,改写了该港开埠以来的历史。这艘从巴西培森港启程的巨轮,历经43天跨洋航行,载着33,000吨铁矿粉和60,000余吨铝土矿抵达中国南海之滨。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原材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粮食”——铁矿粉支撑着钢铁产业,铝土矿则关系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行业的发展。阳江港能承接如此规模的资源运输,既体现了国际船运公司对港口条件的认可,也反映出区域产业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据航运专家分析,此类超大型散货船选择停靠,往往需要港口具备15米以上的航道水深、先进的导航系统和专业的装卸团队,这些硬性条件阳江港已一一满足。

效率革命:24小时卸货的”阳江速度”

在”维嘉”轮靠泊作业中,一组数据尤为亮眼:33,000吨铁矿粉从船舱到堆场,整个过程仅耗时24小时。这种效率放在全球主要港口中亦属优异表现,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3吨货物完成转运。
支撑这种高效率的是一套智能化装卸系统。阳江港近年投入使用的自动化门机每小时可处理1,500吨散货,配合智能调度系统,能实时优化卸船顺序和运输路线。港口工作人员透露,他们采用”船—车—场”直装模式,减少中间堆存环节,使铁矿粉能更快运往阳春钢铁等本地企业。这种无缝衔接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让原材料在产业链中的流转速度提升约15%,为下游企业创造了显著的时间价值。

吞吐量增长9.62%:区域经济的晴雨表

2025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阳江港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同比增长9.62%,增速高于全国港口平均水平。在这张成绩单背后,是多个产业协同发力的结果:
新能源装备出口激增:随着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加速,每季度约有200套风电叶片从这里发往东南亚和欧洲;
临港工业集群效应:包括广青金属科技在内的不锈钢企业,每年通过港口进口镍矿超500万吨;
RCEP红利释放: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量同比上涨21%,其中进口的越南榴莲、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成为电商平台爆款。
港口管理局的规划图显示,正在建设的10万吨级通用码头将专门服务海上风电设备,而疏港铁路开通后,货物集疏运能力还将提升30%。这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正将阳江港从区域性港口推向国际物流节点的新定位。
当晨雾中的龙门吊开始新一轮作业,当满载货物的巨轮拉响启航的汽笛,阳江港的每个数据跳动都在讲述一个更宏大的故事——这里不仅是货物的中转站,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从”维嘉”轮的载重吨位突破到4,000万吨的年度吞吐量,数字背后是供应链效率的重构、是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化,也是一个港口城市向海图强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叠加效应显现,阳江港的航道上必将迎来更多破纪录的精彩时刻。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