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大廠5/6齊聚 展示企業創新解方

商場鼹鼠的AI偵查筆記:當科技巨頭們開始玩「大家來找碴」

(翻開皮革封面的筆記本,咖啡漬旁貼著一張AI論壇邀請函)
Dude,你最近也被那些「AI賦能」、「數位轉型」的標語轟炸到耳鳴嗎? 作為曾經在黑色星期五被瘋狂購物群眾踩爛球鞋的前零售員,現在看到科技大廠們捧著AI解決方案四處兜售的模樣,簡直像目睹一群穿西裝的魔術師在玩「猜猜硬幣在哪裡」。5月6日這場AI NEXT FORUM,與其說是技術展示會,不如說是場大型消費心理學實驗——而本偵探的任務,就是扒開那些酷炫demo背後的「鈔能力」邏輯。

第一章:科技巨頭的「AI糖果屋」誘餌

微軟展示Azure AI雲端優化功能時,我腦海立刻浮現去年在好市多看到的「家庭號洗髮精」——「親愛的企業主,你確定需要這麼多運算資源嗎?」 Google的大型語言模型demo確實能寫出流利客服回覆,但當我偷偷輸入「如何拒絕老闆的加班要求」,它居然回傳一篇《論勞資關係和諧的重要性》… *Seriously?*
這些展示像極了高級超市的試吃攤:IBM的醫療影像辨識如同精緻鵝肝醬,但沒人告訴你後續的「資料清洗」服務要價堪比米其林三星。論壇手冊角落的小字寫著:「80%參展方案需搭配年度訂閱制」,這根本是數位版的「第二件半價」陷阱啊!(翻出紅色蠟筆在筆記本畫上驚嘆號)

第二章:新創公司的「跳樓大拍賣」戰術

那家宣稱能用AI預測客戶行為的CRM新創,讓我想起二手店總掛著「最後一天清倉」的招牌。他們的demo確實讓採購流程快了30%,但當我問到訓練數據來源時,創辦人突然開始瘋狂眨眼——這症狀和當年Zara店員被問「這真的是最後折扣嗎」時一模一樣。
供應鏈優化工具的攤位前擠滿中小企業主,像極了黑色星期五搶特價電視的人群。但仔細看合約條款:「動態定價算法可能隨市場波動調整服務費」——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們賣你省錢工具,但工具本身會看人下菜碟」。(從外套口袋掏出皺巴巴的比價單)這些「輕量級解決方案」根本是IKEA組合家具:便宜但需要你自備「技術扳手」。

第三章:白皮書裡的「消費心理暗房」

論壇壓軸發布的企業AI白皮書,讀起來像超市促銷目錄的學術版。當專家們嚴肅討論「算法偏見」時,我發現展示廳的AI人臉辨識系統對亞洲面孔的誤判率… *Well well well*,這不就是數位版的「某些膚色更容易被店員跟蹤」現象嗎?
最諷刺的是「AI與就業」專場:台上說著「培養員工新技能」,台下科技公司HR卻在LinkedIn狂搜「Prompt Engineer」。那份號稱能預測哪些工作會被自動化的報告,居然是用自動化工具生成的——(用放大鏡檢視頁尾小字)這根本是賣防毒軟體的自己散播病毒!
(合上筆記本,鋼筆墨水沾到手指)
這場論壇最終揭露的真相是:AI解方本質是場華麗的消費主義變形記。科技巨頭扮演百貨公司一樓精品櫃,新創公司是地下樓特賣會,而白皮書不過是包裝精美的促銷DM。當零售老鳥的直覺遇上經濟學訓練,我只想說——下次看到「AI賦能」標語時,記得先檢查定價標籤有沒有被動態算法調過。
(筆記本邊緣浮現速記:*「論壇贈品馬克杯成本$2.5,但企業採購價$249… Case closed!」*)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