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鼹鼠的调查报告:为什么美国人民对”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经济政策不买账?
*”案发现场:2020年大选前夕,59%的美国民众举起抗议牌——’这届经济不行!’”* 作为潜伏在购物中心通风管道的消费侦探,我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有趣的悖论:股市在涨,失业率在降,但老百姓的购物车却越来越轻。今天我们就来解剖这只”特朗普经济政策”的火鸡,看看里面到底塞了什么料。
第一现场:减税法案上的指纹
还记得2017年那个黑色星期五吗?不是商场抢购日,而是《减税与就业法案》通过时,大企业CEO们脸上那种”全场五折”的狂喜表情。dude,这个法案简直就像给华尔街发了张无限额购物卡——企业税率从35%暴跌到21%,但普通工薪族的工资单呢?
我的线人(其实就是我的信用卡账单)告诉我:虽然我的401(k)账户数字在跳舞,但超市的牛肉价格也在跳探戈。更讽刺的是,根据税务局的监控录像,收入前1%的土豪们揣走了减税收益的20%,而底层20%的人只捡到几个硬币——这哪是”涓滴效应”,根本是”喷泉效应”吧?
第二线索:贸易战的收银小票
作为资深二手店淘货专家,我必须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Goodwill都变Badwill了。那些”让制造业回流”的豪言壮语,最后变成沃尔玛里”中国制造”标签上的涨价贴纸。农民朋友们更惨,大豆堆积成山的样子,活像被退货的黑色星期五库存。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那些被”保护”的钢铁工人时薪涨了2美元,但通用汽车的工程师们却因为成本上涨被裁员——这就像用Gucci的价格买了条Levi’s,还发现裤腿长短不一。
第三证据:全球经济更衣室的监控录像
当白宫单方面撕毁TPP协议时,我在西雅图二手唱片店亲眼目睹了越南供应商发来的涨价邮件。更魔幻的是,退出《巴黎协定》后,连特斯拉的股票都打了个喷嚏——说好的”美国优先”,怎么变成”美国孤独”了?
我的亚洲供应商朋友(对,就是总给我留绝版Converse那位)最近总抱怨:”你们美国的关税游戏,搞得我们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做两套账本。”这让我想起经济学教授常说的那句话:当你在自家后院筑墙,别忘了彩虹糖的原料可是全球采购的。
结案陈词
经过三周的潜伏调查(主要蹲守在Target超市和美联储官网),我终于在收据堆里拼出了真相:这届经济政策就像限量版Yeezy,炒高了市值却硌疼了普通人的脚。减税红利流进了游艇油箱,贸易战流弹击中了老百姓的购物袋,而”美国优先”的标语后面,藏着本越来越厚的国际账单。
下次有人跟你说”经济数据很好看”时,记得问问他的医保账单和汽油收据——毕竟就像我常说的,真正的经济温度,永远藏在普通人的钱包褶皱里。Case closed!
(现场遗留物:1张被退库的关税发票,3份不同版本的工资单,以及1本被翻烂的《21世纪资本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