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和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改变,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迅速走红。与此同时,传统长剧集仍然占据着主流市场,但关于”微短剧是否会取代长剧”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在2025年电视剧导演大会上,知名编剧王小枪提出的观点为这场讨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认为这两种形式更像是”汉堡”与”烤鸭”的关系,各具特色且能够满足观众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受众重合而非替代
王小枪在研讨会上指出,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微短剧与长剧的受众高度重合。这一发现打破了”此消彼长”的传统认知,说明观众并非非此即彼地选择内容形式。实际上,同一个用户可能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刷几集微短剧,而在周末的晚上则更愿意沉浸在一部长剧的叙事中。这种消费行为的多元化,正是当代影视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内容消费的场景化需求
用”汉堡”与”烤鸭”作比喻,王小枪形象地阐释了不同剧集形式满足的不同需求。微短剧就像快餐汉堡,能够快速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而长剧则如同精心烹制的烤鸭大餐,适合观众在闲暇时细细品味。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长上,更在于叙事节奏、制作精度和情感深度等多个维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种形式都在进化——微短剧开始注重叙事完整性,而长剧也在尝试更紧凑的叙事方式。
市场细分的必然趋势
影视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促使创作者必须在各自赛道深耕。对微短剧而言,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讲好故事是关键;对长剧来说,保持叙事张力和制作水准是核心竞争力。这种细分不是市场的割裂,而是健康生态的形成。数据显示,2024年优质微短剧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380%,而精品长剧的IP衍生价值更是持续攀升,这说明两个市场都在蓬勃发展。
影视内容消费已经进入”全场景时代”,观众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化特征。王小枪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当前影视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微短剧与长剧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共同丰富着观众的文娱生活。未来,随着5G、VR等技术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可能会进一步融合创新,但”内容为王”的本质不会改变。对创作者来说,与其纠结于形式之争,不如专注于在各自领域打造精品,这才是赢得观众的关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