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美的”黑金困局”:当石油巨头撞上转型阵痛期
(开篇场景:凌晨三点的达兰总部)
沙特阿美的财务总监第12次刷新原油期货价格页面,纽约和伦敦交易所的红色数字在监控屏上跳动。这位掌管着全球最赚钱企业的操盘手此刻正嚼着第三颗阿拉伯咖啡豆——2024年第一季度260亿美元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少了4.6%,就像突然发现自家油井渗水般令人焦虑。
油价过山车上的财务密码
分析师们把这个季度称为”黑金悖论季”:虽然布伦特原油均价跌至82美元/桶(去年同期为86美元),但这家石油巨头仍比市场预期多榨出20亿美元利润。秘密藏在1081亿美元营收的构成里——每桶开采成本维持在3美元的魔法数字,加上天课税从50%调降至45%的政策红包,让阿美在行业寒冬里依然保持着39.8%的净利率,相当于每卖出一桶油就能净赚32美元。
不过财务报告里藏着个危险信号:运营成本同比上涨了8%,主要来自”钻机24小时”计划的人工费用。为弥补OPEC+减产带来的产量缺口,阿美不得不在现有油田玩起”极限压榨”,这招在短期虽然管用,但就像给老爷车猛踩油门,迟早要付出维修代价。
转型战略的沙漏危机
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2030愿景”计划正遭遇尴尬时刻。当新能源投资需要每年烧掉380亿美元时,阿美Q1的自由现金流却缩水到309亿美元。更棘手的是,195亿美元的股息支付占用了63%的现金流,股东们(其中90%是沙特政府)像守着摇钱树的贝都因人,拒绝减少分红来支援国家的光伏电站和氢能项目。
多元化战略呈现冰火两重天:朱拜勒工业城的乙烯项目贡献了12%营收,但70亿美元收购的Lucid Motors电动汽车股份已浮亏23%。有趣的是,炼化板块成为暗夜明星,通过把俄罗斯折扣原油加工成高端航油卖给欧洲,利润率反而提升了1.8个百分点——这招”灰色套利”让布鲁塞尔的监管机构直挠头。
资本市场的地缘博弈
股价17%的年度跌幅背后是场精妙的定价权博弈。与埃克森美孚股价上涨21%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美62%的原油定向供给亚洲合约价采用迪拜基准,而该指数今年波动率高达34%。更隐秘的压力来自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持续减持,仅3月份就抛售了价值45亿美元的股票,这些资金正悄悄流向东京的芯片工厂和孟买的科技初创企业。
但华尔街的做空者可能高兴太早了。阿美刚刚启动”储量重置”计划,将页岩油采收率从5%提升至15%,相当于凭空多出270亿桶可采储量。瑞信分析师称之为”给沙漠注射玻尿酸”,虽然短期需要投入90亿美元压裂设备,但能让公司的资产寿命延长到22世纪——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债券市场仍愿以3.7%的收益率认购其绿色债券。
(收尾镜头:利雅得金融区的全息投影)
当霓虹灯投射出”POST-OIL ERA”的标语时,阿美的油罐车正驶向崭新的氢能码头。这个季度教会世界两件事:没有企业比沙特阿美更懂如何从地壳里榨取财富,但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当最后一位石油交易员退休时,加油站可能会变成奶茶店。毕竟在新能源纪元里,连沙漠的骆驼都在学习光伏板清洁技术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