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健康金融:测测你的商业创意!


商场鼹鼠的消费侦探笔记:当商业创意测试变成一场“脑力大逃杀”
Dude,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每次看到那些标榜“提升商业敏锐度”的测试,我的二手店雷达就会疯狂作响。就像在旧货堆里翻找Vintage Levi’s一样,你以为自己挖到的是宝藏,结果可能只是营销话术的“做旧款”。最近YourStory的《Lateral Sparks》测试系列火得像是黑色星期五的限量球鞋,但seriously,这些测试真能让人变成商业福尔摩斯,还是又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主义解谜游戏”?

1. 测试题还是“商业诱饵”?AI、健康、金融科技的连环套

翻开第174期测试,“AI+健康+金融科技”的组合拳打得像超市满减券——看似划算,但你真的需要同时买三罐辣酱吗?题目里充斥着“如何用AI预测心脏病并发信用卡违约”这种缝合怪问题(拜托,连我的咖啡师听了都想翻白眼)。更讽刺的是,这些领域恰恰是资本最爱撒钱的赛道,测试仿佛在说:“嘿,快跳上这辆镀金马车,别问终点在哪儿!”
而175期突然转向“AI+管理”,像极了快时尚品牌每周上新——昨天还在吹嘘区块链医疗,今天就开始教医院用ChatGPT排班。零售业出身的我太熟悉这套路了:当年我们给店员培训“多维度销售技巧”时,PPT和这测试题库简直孪生兄弟。

2. 创意orCtrl+C?当横向思维变成行业黑话复读机

第176期“AI+媒体+健康”的题目让我笑到呛住。比如“用机器学习优化抑郁症患者的短视频推荐”——这到底是商业创新,还是给算法焦虑症火上浇油?测试里80%的“创意”都能在科技博客标题党合集里找到原型,剩下20%像极了投资人饭局上的醉酒脑暴。
更绝的是178期的“平台+健康”命题。某个问题要求设计“AI健康社交平台”,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某硅谷独角兽去年倒闭的项目吗?难怪我的经济学家朋友毒舌道:“所谓横向思维,就是教会你用十种姿势包装同一个泡沫。”

3. 商业敏锐度的真相:预算APP比智商测试更靠谱

这些测试最爱强调“培养商业嗅觉”,但真正的狠人早在实践里参透玄机。我跟踪过三个沉迷《Lateral Sparks》的初创CEO:一个把AI健康平台做成了电子算命,一个在金融科技测试里拿满分却算不清公司现金流,最后一个靠“媒体创新题”灵感创业,现在改行卖冥想课。
说真的,与其纠结AI该不该给健身房装人脸识别,不如学学我二手店淘货的哲学:
线索1:所有标榜“颠覆性”的测试都有同一套话术模板
线索2:真正值钱的商业洞察往往藏在退货区(比如消费者实际投诉什么)
线索3:你的预算APP年度报告,比任何测试都能揭露商业真相
结案陈词
朋友们,下次看到“商业创意测试”时,请默念我的侦探守则:如果它看起来像促销邮件,读起来像VC行研报告,闻起来像焦虑税——那么恭喜,你刚刚识破了2024年最新款“脑力消费主义”。现在,要不要和我去二手店找找1998年的《哈佛商业评论》?至少那上面的灰尘比AI预测更诚实。(眨眼)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