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押注印度,看好国防与医药板块

商场鼹鼠的金融档案:Mark Mobius为什么押注印度?
*”Dude,又一个‘下一个中国’的候选者?”* 我蹲在西雅图二手店的收银台边刷手机,看到Mark Mobius又双叒在吹捧印度市场。这位新兴市场教父的推特简直像份加密购物清单——但这次,他的线索指向的不是打折货,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潜力。Seriously,印度真的能接住全球供应链抛来的热土豆吗?让我们像侦探翻旧账本一样,扒一扒这个投资谜题。

供应链大逃杀:印度能当接盘侠吗?

Mobius的推理从一场跨国“搬家游戏”开始。中美贸易战让企业像惊弓之鸟,纷纷把生产线从中国往外搬。而印度,这个拥有13亿人口、英语流利、工资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选手,突然被推上擂台。
但等等——鼹鼠我在零售业混过,知道“潜力”和“现实”之间隔着十条恒河。印度确实在电子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上露了头角(苹果最近就把6%的iPhone生产挪到了那里),可它的基础设施?哈!去年我采访的孟买供应商还在抱怨港口卸货要等72小时,电力短缺让工厂每周停工两次。Mobius自己也承认:“印度需要把‘欢迎外资’的标语换成实际行动”,比如简化那些比宜家说明书还复杂的投资法规。

IT码农+药丸大亨:印度的双王牌

如果说制造业还在学走路,印度的信息技术和制药业早就跑出奥运速度了。Mobius特别提到,全球每四颗仿制药就有一颗贴着“印度制造”标签——疫情期间,连我波特兰的嬉皮士朋友都囤过印度产的瑞德西韦。
更绝的是IT业。班加罗尔的程序员们正用代码殖民世界:美国银行40%的后台操作、英国国民医保系统的数据库维护,甚至你手机里亚马逊客服的AI语音——背后可能是个顶着黑眼圈的印度码农在凌晨三点改bug。Mobius预测,随着云计算和AI爆发,印度可能从“外包代工厂”升级成“数字方案设计师”。不过,当我翻看印度本土独角兽名单时,发现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帮欧美公司省钱(这算哪门子升级啊喂!)。

魔鬼在细节:劳动力陷阱与地缘赌局

这里有个黑色幽默:印度有5亿25岁以下年轻人,可Mobius团队调研发现,只有5%的工程师能达到跨国公司的技术标准。我那位在德里开咖啡馆的前同事吐槽得更狠:“我们培养的是背题高手,不是解决问题的人”
地缘政治方面,印度在美俄之间走钢丝的功夫堪比杂技演员。一边和美国搞“遏制中国”军事演习,一边狂买俄罗斯打折原油——结果去年美国差点因为这事制裁印度企业。Mobius认为这是“灵活外交”,但投资者们私下告诉我,他们账户里的抗酸剂消耗量因此激增了200%。
“朋友们,这就是现实”(侦探放下放大镜的经典时刻):印度确实站在风口,但它的翅膀上还绑着官僚主义沙袋。Mobius的乐观像件二手店淘来的皮夹克——款式很靓,但你得先忍受那股樟脑丸味道。至于我?明天继续去Goodwill挖宝,毕竟那里可没有“外资准入限制”和“关税壁垒”这种糟心标签。(结案!)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