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钢铁巨头Salzgitter的2024年开局:寒冬中的坚守与希望
迷雾中的钢铁巨人
伙计们,让我们把放大镜对准欧洲钢铁业这个”犯罪现场”——德国钢铁巨头Salzgitter刚刚交出的2024年第一季度成绩单,简直像我在二手店淘到的褪色牛仔裤一样令人沮丧。但有趣的是,这家拥有1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居然还死咬着全年预期不放,这操作比我在黑色星期五看到有人用购物车占车位还要倔强。
欧洲经济此刻就像被雨淋湿的纸袋——德国制造业PMI连续20个月低于荣枯线,能源转型的成本像滚雪球般膨胀,而我们的主角Salzgitter第一季度钢铁产量同比下滑7.5%至158万吨。CFO Birgit Potrafki那句”经济环境远非支持性”的控诉,简直道出了整个行业的辛酸。不过等等,侦探的本能告诉我,财报里还藏着几个耐人寻味的数字:1.264亿欧元EBITDA和1720万欧元预税利润,虽然同比缩水,但技术业务单元和Aurubis AG的投资就像意外发现夹克内袋里的20欧元钞票,给了他们喘息的空间。
三重暴击:钢铁业的”完美风暴”
需求端:汽车业的蝴蝶效应
供应链问题像打结的耳机线般困扰着欧洲汽车业——这个消耗德国28%钢铁的下游产业。但Salzgitter高管们却像预言家般坚持认为,随着芯片短缺缓解和电动车产能爬坡,下半年需求会像被压久的弹簧突然反弹。不过现实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刚下调了2024年产量预期,这种乐观估计比相信快时尚店的衣服能穿三年还要冒险。
成本迷宫:绿能转型的代价
欧洲碳关税(CBAM)和每兆瓦时仍高于80欧元的电力价格,让钢铁厂像被塞进慢炖锅。要知道,生产一吨钢需要相当于800个家庭日用电量的能源!虽然Salzgitter的”SALCOS”低碳炼钢项目号称能减少95%碳排放,但前期投入堪比在有机超市买芹菜——都知道对身体好,但价格让人肉疼。
地缘政治阴影
俄乌冲突导致的天然气波动还没平息,红海航运危机又让原材料运输成本像坐上了过山车。欧盟最新实施的”碳边境税”虽然保护本土产业,却让出口竞争力像泄气的轮胎。这些变量叠加起来,比我在旧金山二手集市砍价时遇到的变量还复杂。
曙光还是海市蜃楼?
Salzgitter的坚守姿态让我想起经济学教授常说的”锚定效应”——就像购物者看到原价标签就觉得自己赚到了。他们押注的技术业务(贡献了35%营收)确实是个亮点,风电轴承和氢能设备的订单像 vintage Levi’s 一样抢手。但侦探的直觉警告我:当整个欧洲钢铁业产能利用率跌破75%时,单独企业的乐观就像宣称”这次打折季我一定理性消费”——值得怀疑。
不过有趣的是,LME钢铁期货曲线显示市场预期2024Q4价格将回升8%,这或许解释了为何Salzgitter像守财奴般攥着全年指引。毕竟在钢铁行业,有时候挺过低谷比精准预测更重要,就像我那些总说”下次少买点”却永远在结账的朋友们——希望,本身就是种生存策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