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外包服务提供商TaskUs(纳斯达克代码:TASK)的一桩收购案在华尔街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家以客服外包和内容审核闻名的公司,正面临一场由大股东主导的私有化交易——私募巨头黑石集团(Blackstone)联合两位创始人Bryce Maddock和Jaspar Weir,提出以每股16.5美元的价格收购流通股。这个数字看似体面,却比华尔街分析师平均目标价低了整整2美元,瞬间点燃了股东们的怒火。更戏剧性的是,短短一周内就有四家律所宣布展开调查,一场关于”低价强买”的资本暗战正在上演。
价格争议背后的数字游戏
每股16.5美元的报价表面看有27%的溢价,但细看财报会发现猫腻:这个价格仅相当于TaskUs过去12个月EBITDA的8倍,而同行像Teleperformance这样的企业估值倍数普遍在10倍以上。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宣布收购前三个月,公司内部人士异常安静——既没有增持释放信心,也没有减持套现。这种”战略性沉默”与2021年IPO时高管们大肆宣传增长前景形成鲜明对比。有分析师翻出旧账指出,TaskUs去年在菲律宾新建的三个数据中心本应带来15%的营收增长,但这个预期在收购文件里被悄悄调低至9%。
法律围猎中的股东保卫战
目前至少四家律所组成了”维权联盟”:Schall Law Firm主打程序违规,指控董事会设置的”天价分手费”(交易金额的4%)实质是阻挠竞购;Halper Sadeh LLC则揪住信息透明度问题,指出收购文件里模糊处理了黑石与两位创始人的优先股协议细节。最致命的一击来自Ademi Firm,他们发现TaskUs在SEC备案中隐瞒了关键信息——原来黑石早在半年前就通过可转债持有公司12%的隐形股权,这种”左手倒右手”的交易结构让独立董事的”公平性声明”显得格外苍白。现在维权律师们正在玩一个数字游戏:只要征集到8%以上的股东联名,就能强制要求特别股东大会重新表决。
华尔街丛林法则的现代寓言
这起收购暴露出美股市场一个残酷现实:当PE巨头(黑石管理着8800亿美元资产)遇上创业型上市公司,所谓的”独立董事保护”往往形同虚设。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类似内部人主导的收购案中,最终成交价平均比最初报价高出13%——但前提是有竞购者搅局。TaskUs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业务涉及敏感的政府合同(包括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舆情监控),这种”带护城河”的资产本该获得溢价,却被当作普通外包企业估值。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点选择: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科技股估值处于低谷期,此时低价私有化堪称”完美捡漏”。
这场收购拉锯战最终可能演变为教科书级的公司治理案例。无论结果如何,它都赤裸裸揭示了资本市场的权力博弈真相:当大股东掌握董事会、律所追逐集体诉讼分成、分析师保持暧昧沉默时,散户永远是最脆弱的那个环节。或许正如某位对冲基金经理在推特上的尖锐评论:”这不是收购,而是一场戴着领带的抢劫——只不过抢劫者给受害者发了邀请函。”眼下唯一确定的是,在9月15日特别股东大会之前,TaskUs的股票代码后面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法律脚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