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富汗的政治格局经历了剧烈震荡,尤其是在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其权力结构和内部运作成为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塔利班不仅在治理模式上呈现出明显的调整,其权力重心也逐步从首都喀布尔转移到了其精神和政治发源地——坎大哈。这一迁移不仅反映了塔利班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同时也揭示出他们在区域控制及政治治理上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坎大哈,作为塔利班的诞生地和精神中心,其地位近年来显著提升。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海巴图拉·阿赫库德扎开始将财政职能和高级官员调动集中于该地,甚至绕开了传统的喀布尔渠道。例如,财政部负责人穆罕默德·纳西尔·阿昆德领导下的财政部已有半年未召开过正式预算会议,这反映出财政管理权的实质分散。此外,塔利班的发言人办公室也从喀布尔迁往坎大哈,进一步强化这一区域的重要性。将核心决策层从喀布尔迁至坎大哈,不仅是为了加强对本土的掌控,也是内部权力斗争的直接体现。地理上的集中使得最高领导能够更直接地控制重要决策,降低了喀布尔各派系对决策的影响,这种战略上的重心转移体现了塔利班实质上在重塑其权力架构。
与此同时,塔利班内部最大的派系争斗持续上演,尤以阿赫库德扎与哈卡尼网络之间的角力最为激烈。哈卡尼网络长期掌控喀布尔及周边地区的安全要点,但近期阿赫库德扎采取多项措施削弱其势力,包括重新调整警察首长的职务安排,拒绝哈卡尼网络对关键部委的任命请求,并派遣忠于自己的官员接管重要岗位。这些举动不仅引发了安全系统内部的不满和反弹,也暴露了塔利班政权的脆弱性。更甚者,阿赫库德扎下令将政府及安全部门的员工规模缩减20%,意图通过人员优化加强控制,然而此举却加剧了内部紧张氛围,显示出权力斗争的激烈和治理不稳的现实困境。
在巩固内部权力的同时,塔利班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合法性挑战。虽然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在2024年初正式承认塔利班为阿富汗主要掌权力量,两国在贸易与政治交流方面有所推进,但西方国家和联合国依旧对其在人权、妇女权利及政治包容方面的倒退表达严重关切。塔利班禁止妇女歌唱等“道德法”引发了广泛抗议,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形成不小反响。国内方面,塔利班对非政府组织的严格监管和对媒体内容的高压控制日益显著,例如暂停坎大哈省国家电视台播出涉及“有生命形象”的内容,体现出其控制社会信息流通的冷酷态度。这些政策限制了外部援助与投资的流入,加剧了阿富汗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恶化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尽管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交织,塔利班的最高领导层依然力图在坎大哈召集会议以统一战略和内部意见。坎大哈日益成为其事实上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喀布尔的权威则在逐渐被削弱。可见,塔利班政权正通过强化本土控制来稳固统治,但这种以集中权力和严控社会的治理模式,也使其面临严重的合法性挑战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总体来看,塔利班自2021年重回阿富汗政权以来,其内部权力结构日趋复杂,外部压力不断增大。将权力重心迁往坎大哈,虽增强了最高领导层的直接治理能力,但也暴露了与哈卡尼网络等内部派系激烈争斗导致的分裂风险。与此同时,严厉的社会政策和信息控制,加剧了国内外对塔利班合法性和统治能力的质疑。未来,如何在权力斗争中寻求内部稳定,平衡治理策略与民众及国际社会的期待,将决定塔利班在阿富汗的长期命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