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雙人展 曹筱玥鄭世安驚艷登場

當代藝術的時光駭客:從台北雙個展破解「科技+歷史」的創作密碼
dude,你絕對沒看過這樣的藝術現場——展廳裡清朝城門殘片和AI演算法在跳探戈,觀眾揮揮手就能改寫百年歷史影像。這不是科幻片,是台北市文化藝廊正上演的「曹筱玥、鄭世安雙個展」。身為潛伏在展場三天的商場鼹鼠,我必須說這根本是場精心策劃的「文化綁架案」:科技當繩索、歷史當誘餌,等你回過神已經自願掏空錢包買周邊(seriously,那個3D列印城門鑰匙圈我買了三個)。

數位互動:讓觀眾成為共犯的藝術陷阱

曹筱玥根本是消費心理學的天才!她的《記憶的維度》表面是AI互動裝置,實則是場大型行為實驗——當你發現擺動手臂就能讓日據時期照片「長」出新建築時,身體誠實地玩了半小時。我在現場數到至少15組家庭重複排隊,小朋友用肢體「刪除」殖民時期影像的瞬間,家長們掏手機的速度比黑色星期五搶折扣還快。這女人完美掌握現代人「既要參與感又要IG素材」的弱點,連邱臣遠代理市長致詞時都不小心在作品前比了愛心(我有影片為證)。

混合媒材:一場跨世紀的贗品拍賣會

鄭世安根本該去開偵探社!他的《鑰匙與鎖》系列把清代文獻和3D列印技術混搭,活像在辦「歷史文物贗品博覽會」。最狡猾的是那面雷射雕刻台北城牆——用透明壓克力重現拆除的清代建材,觀眾伸手「穿過」牆體時,臉上的罪惡感簡直比弄壞博物館真品還強烈。我在展場偷聽到有觀眾問:「這算破壞古蹟還是創造古蹟?」(答案:算藝術家讓你心甘情願付門票錢的陰謀)

市民共創區:集體記憶的消費鍊金術

主辦方聲稱「上傳老照片換AI藝術」是民主化藝術,拜託,這根本是21世紀最成功的UGC營銷!當我看著自己的阿嬤結婚照被AI「優化」成浮世繪風格,立刻手刀分享到家族群組——結果開展首週5000人參與的數據裡,至少有300人次是被長輩「押」來看展的。邱市長說這是「城市進步催化劑」,我倒覺得像文化版的「第二杯半價」策略:先用科技降低藝術門檻,等你上癮後…下檔特展的VR設備租金絕對漲價。
朋友們,這根本不是展覽,是場大型的「情懷變現」實境秀!兩位藝術家像時空駭客般,把科技當萬能鑰匙、歷史當保險箱,最後偷走的是我們對「創新+傳統」的消費衝動。但你能怎麼辦?當AI連你曾祖父的肖像都能「文藝復興」成NFT,我們這些凡人只好乖乖交出信用卡——至少比買黑色星期五的瑕疵品有文化多了,對吧?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