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部署既立足当下稳增长、防风险的现实需要,又着眼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战略定力。
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
会议提出的”双坚定不移”原则,是应对复杂局面的关键指引。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等举措增强内生动力。例如,近期各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动能持续壮大,显示出内循环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体现在RCEP全面生效、自贸试验区扩容等具体实践中。这种平衡思维既避免了闭门造车,又防止了受制于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强调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与国际经贸斗争。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既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又要保持与各国的正常经贸往来。这种辩证思维体现在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与继续参与全球分工的并行推进上。
二、多措并举稳定经济运行
会议部署的”稳经济四重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期出台的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灵活就业保障措施等,都在着力稳住就业基本盘。保市场主体方面,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超过2.5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在稳市场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北交所设立、科创板做市商制度推出等举措增强了市场活力。稳预期则体现在政策连续性和透明度提升,如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明确房地产政策基调等,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正在落地见效。今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表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中欧班列开行量逆势增长、”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则展现了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积极态势。
三、筑牢防风险的安全底线
会议对风险防控的部署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智慧。在金融领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风险的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有序实施,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针对外部冲击,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粮食能源安全方面,通过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举措,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日益健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的”主动作为”方针。这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实践中。中国既坚定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又通过进博会、服贸会等平台扩大开放,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部署既把握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又统筹了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的关系。通过强化政策协同、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中国经济有望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健前行。随着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预计全年经济将实现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贡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