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联合国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上的发言直指问题核心——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系统性破坏国际秩序。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萨克斯基于实证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其观点不仅引发学界热议,更对理解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多边主义的溃退与单边主义的崛起
萨克斯的研究显示,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美国对多边主义的支持程度排名垫底。这一结果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近年来频繁的单边行动:从退出《巴黎协定》到撕毁伊朗核协议,从拖欠联合国会费到阻挠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中持续站在国际社会对立面——据统计,2022年美国反对的决议案数量是中国的三倍。这种系统性背离多边主义的行为,正在削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历史学家指出,这与美国二战后主导建立国际秩序时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其联合国会费占比高达40%,如今却沦为”规则破坏者”。
经济单边主义的双重悖论
在经济领域,美国的单边主义呈现出明显的逻辑矛盾。萨克斯特别驳斥了将贸易逆差政治化的谬误——美国2023年贸易逆差达1.2万亿美元,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经济结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连续五年超6%,居民储蓄率长期低于5%。更具破坏性的是单边制裁的滥用。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对39个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影响全球1/3人口。其中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导致该国2017-2021年间3万人因医疗物资短缺死亡,这被萨克斯称为”集体惩罚”。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元武器化:当美国冻结阿富汗70亿美元外汇储备时,全球央行开始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2022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占比已降至58%,创26年新低。
制度瘫痪与历史惯性
单边主义最危险的后果是国际机制的瘫痪。以WTO为例,由于美国连续62次否决上诉机构法官任命,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已停摆四年。这种制度破坏产生连锁反应:2023年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激增35%,军控条约履约率下降至冷战以来最低水平。萨克斯特别强调历史行为的延续性——美国在冷战期间64次秘密干预他国内政的档案陆续解密,这些行动通过培养代理势力、操纵选举等方式,至今仍在制造地区动荡。例如1953年伊朗政变导致的宗教势力反弹,直接影响了当代中东格局。
面对这些结构性矛盾,国际社会正在形成新的应对共识。欧盟建立INSTEX机制绕过美元结算,金砖国家扩员至25国,这些变化预示着国际体系可能正在经历”去中心化”重构。萨克斯的警示提醒我们:当最大经济体持续挑战国际规则时,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将被严重削弱。回归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平等主权原则,重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或许是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的唯一可行路径。这需要各国超越短期利益算计,在维护多边主义框架下寻找最大公约数——毕竟历史表明,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保持单极优势,但人类却必须永远共享同一个星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