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风暴:一场由政策、资本与信心崩塌引发的危机
过去几个月,美元持续走弱的趋势引发全球市场震动。从华尔街投行到普通投资者,人们都在追问:美元的颓势是短期调整,还是长期结构性贬值的开端?高盛等机构的最新分析显示,这一轮美元贬值背后,是估值泡沫、政策失误与经济前景恶化的三重打击,其影响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一、估值泡沫破裂:资本大逃离的真相
美元曾经的强势建立在两个支柱上:美国经济的“例外论”和全球资本的持续流入。但如今,这两大支柱正在崩塌。
高盛指出,美元当前被高估约20%,这一估值依赖于市场对美国经济超预期增长的信心。然而,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这一逻辑正在瓦解。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下跌超10%,创下2022年4月以来的新低。
全球资本正加速撤离美元资产,转向黄金(突破350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日元、欧元及瑞士法郎等避险资产。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美元的担忧,也预示着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正在松动。
二、政策与信誉危机:特朗普的“三杀”效应
美元贬值的另一大推手,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失误和美联储独立性的动摇。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意是保护美国产业,但现实却是“股债汇三杀”——标普500指数下跌6%,美债收益率剧烈波动,美元汇率同步走弱。高盛将此次关税政策比作“美国版脱欧”,认为其本质是“美国对抗全球”的结构性脱钩,可能长期削弱美元的国际信任基础。
特朗普公开施压美联储并威胁撤职鲍威尔,这一行为严重动摇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信心。历史表明,当央行失去公信力时,货币贬值往往随之而来。
三、经济前景恶化:衰退阴影笼罩
除了政策和资本流动,美国经济本身的疲软也在加速美元贬值。
多家机构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叠加关税对企业和消费的负面影响(如企业利润压缩、通胀压力上升),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持续下滑。
美元走弱为其他国家央行提供了降息空间,但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日元、欧元对美元升值超10%,新兴市场货币则出现分化(如墨西哥比索升值,越南盾贬值)。这种格局变化,进一步凸显美元主导地位的动摇。
高盛的警告: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趋势
高盛强调,当前的美元贬值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失误、资本外流和经济疲软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持续且美联储信誉进一步受损,美元可能面临更大幅度的下跌,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总结
短期内,美元贬值压力难以缓解。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经济数据,警惕美元资产波动加剧的风险。而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元地位的动摇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货币格局的重塑——这一次,美元的“王座”或许真的不再稳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