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來襲!全球科技巨頭競逐新戰場

衛星資安戰役:當星際通訊遇上數位駭客
「Dude,你以為駭客只會在地面搞事?」2023年臺灣資安大會的咖啡廳裡,一群工程師盯著投影幕上閃爍的衛星軌道圖,半開玩笑地互相調侃。但當美國衛星安全CTF競賽的攻防實錄播出時,全場瞬間安靜——參賽者僅用15分鐘就模擬出衛星訊號劫持,讓一顆造價上億的模擬衛星「失聯」。這不是科幻片,而是太空資安威脅的日常。

低軌道衛星:便利與漏洞並存的「太空Wi-Fi」

SpaceX的星鏈計畫像撒豆子般往太空扔了四千多顆衛星,臺灣的福衛五號、七號則忙著拍攝颱風動態。但這些「天上路由器」的資安設計,卻活像二手店淘來的復古牛仔褲——充滿懷舊漏洞。
通訊協定老舊:多數衛星仍使用1980年代開發的傳輸協議,駭客用樹莓派加天線就能攔截訊號,比破解你家Wi-Fi還簡單。
地面站成破口:某國氣象衛星去年被入侵,調查發現攻擊者竟是透過地面站印表機的韌體漏洞鑽進去(seriously,誰會想到要加密印表機?)。
供應鏈暗藏陷阱:一顆衛星零件可能來自20國供應商,2021年某歐洲衛星廠商就發現中國製的電源模組內建後門程式,會定時發送定位數據。

CTF競賽揭密:駭客的「太空大逃殺」實錄

美國衛星安全CTF競賽根本是資安版的《飢餓遊戲》,參賽隊伍用這些手法讓主辦方嚇出冷汗:

  • 訊號詐騙術:偽造「緊急關機」指令,讓衛星誤以為進入隕石區而自動休眠。
  • 數據投毒:在氣象衛星傳回資料中摻入假數據,導致某模擬城市誤判洪水延遲撤離。
  • 殭屍衛星攻擊:透過漏洞控制多顆衛星互相傳送垃圾封包,耗盡整個星群的電力。
  • 最諷刺的是,某隊駭客用的工具全是從eBay買的二手設備,總花費不到300美元。「這年頭連搶銀行都要買槍,攻陷衛星卻只要淘寶貨。」現場裁判苦笑。

    防護策略:從「星際牛仔」到「太空艦隊」的升級

    面對威脅,各國開始把衛星資安當成「太空軍備競賽」:
    量子加密:歐盟的QKD衛星計畫讓密鑰藏在光子裡,駭客攔截訊號只會得到一堆亂碼。
    紅隊演練:臺灣國家太空中心開始每月模擬「衛星綁架」事件,要求工程師在90分鐘內奪回控制權。
    太空資安聯盟:美國太空軍拉攏日、韓、澳成立「星盾小組」,共享衛星威脅情資,但臺灣仍被排除在外——這讓福衛團隊轉而和以色列民間公司合作,偷偷學走「鐵穹」系統的防干擾技術。
    當烏克蘭士兵靠星鏈通訊躲過俄軍轟炸時,全球終於意識到:衛星資安攸關人命。臺灣雖有世界頂尖的半導體和駭客人才,卻連自己的衛星頻段都要看國際臉色。或許該學學CTF競賽裡那群穿破洞牛仔褲的駭客——用創意彌補資源落差,畢竟在太空戰役中,有時一罐啤酒錢的設備,比十億元的防火牆更有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