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師年薪破千萬!他靠「這招」從文組轉職科技新貴

保全變身科技新貴:一個顛覆職場階級的真實案例
當我們談到保全工作,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低薪」、「高工時」、「替代性高」這些刻板標籤。但在台灣,有位年輕人硬是用程式碼改寫了這套劇本——從月薪3萬的基層保全,搖身變成年薪300萬的科技專案負責人。這不只是個勵志故事,更像一記耳光打在「職業天花板」的臉上,逼我們重新思考:在數位時代,所謂的「階級流動」究竟需要什麼條件?

起點:當監視器螢幕遇上程式編輯器

這位主角的轉型始於住宅大樓的保全崗位。每天12小時盯著監視器,他卻把零碎時間化為學習武器:用手機看線上課程、背Python語法到凌晨、甚至趁巡邏空檔練習演算法。兩年內考取AWS和Google雲端認證,關鍵在於他看透保全業的「時間陷阱」——工時長但瑣碎,反而成為自學的隱形優勢。「別人抱怨值班無聊時,我在寫code,」他在訪談中聳肩:「這就像用老闆的電充自己的手機,穩賺不賠。」

破口:新創公司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野狗

轉折點是一場朋友聚會。當他隨口聊起用自動化腳本處理大樓報表,在場的工程師立刻引薦他面試。新創公司CEO直言:「我們不care學歷,只在乎你能不能今晚就修好這個bug。」他當場示範用Python串接API,隔天拿到offer。這裡藏著職場殘酷真相:傳統企業看年資,科技業卻為「即戰力」瘋狂。而他從保全練就的危機處理能力(比如同時應付住戶投訴和系統當機),竟意外契合新創的「多工生存法則」。

躍升:年薪300萬的秘訣是「當個麻煩」

進入科技圈後,他主動做三件「惹人厭」的事:

  • 搶跨部門會議座位:即使無權參與,仍列席產品開發會議,甚至提出後端優化建議
  • 把下班變成黑客松:用公司沙盒環境測試區塊鏈應用,結果被客戶相中成為新專案
  • 拒絕加薪,要股票選擇權:在公司B輪募資前談判,最終獲得的股權價值是薪水的3倍
  • 「在科技業,乖乖牌才是危險的,」他笑說:「保全教我的是——沒人注意的角落,才有機會動手腳。」

    反思:當線上課程變成社會流動的千斤頂

    這個案例戳破兩個迷思:
    「轉行需要辭職全職進修」:他98%的學習都在值班完成,證明碎片化時間的威力
    「科技業只看頂大文憑」:新創公司更在乎「作品集」,他的GitHub倉庫裡全是幫社區開發的智能管理系統
    但這不只是個人努力的故事。台灣線上教育平台如Hahow、Coursera近年推出「保全友善課程」,針對輪班族設計分段教學;104人力銀行數據也顯示,2023年轉職科技業的保全人數同比增長40%,反映結構性改變。
    或許真正的啟示是:在AI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時代,最保「險」的職業,反而是那些教會你「在混亂中找機會」的工作——比如保全,比如新創。而這位前保全現任科技新貴的下一步?他眨眨眼:「正在開發保全機器人,總要給老同行留條活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