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誰在幕後拉動霸權的繩索?
西雅圖二手店裡挖寶的商場鼹鼠又來啦!這次不談消費陷阱,咱們來解剖一齣更燒腦的「科技懸疑劇」——當華為被塞進實體清單、TikTok在國會聽證會上被拷問時,dude,你真的以為這只是川普或拜登的個人恩怨?Seriously,讓我們跟著線索挖下去⋯⋯
第一幕:白宮舞台上的「影子演員」
中國人民大學翟東升教授最近拋出個辛辣觀點:美國科技戰的真正導演,是那群「隱形政府」成員——軍工複合體、矽谷巨頭、華爾街禿鷹,還有那些愛穿西裝的CIA情報販子。想像一下,這些傢伙就像《教父》裡的柯里昂家族,表面上經營「合法生意」,暗地裡卻用遊說資金當子彈,把政策法規當成黑幫契約。
舉個栗子:2020年對中芯國際的制裁,名義上是國安問題,但仔細看時間點——正好趕在中國28奈米芯片即將量產前。巧不巧?更別說背後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那年在華營收佔比高達34%。這哪是政治決策?根本是商業圍剿啊!
第二幕:科技冷戰的雙面劇本
台詞A:「國家安全!」
每當美國議員舉起這個魔法盾牌,你就該嗅到貓膩——NSA被史諾登揭發監聽全球時,怎麼沒見他們這麼緊張?但當華為5G市佔率衝到世界第一,突然所有設備都變成「間諜工具」。
台詞B:「自由市場!」
笑死,看看拜登去年簽的《芯片法案》,直接撒520億美元補貼英特爾。說好的市場經濟呢?更別提荷蘭ASML被迫斷供EUV光刻機,背後滿滿都是美國資本的持股痕跡。這根本是「我開賭場你別想買骰子」的流氓邏輯!
(順帶一提,你們知道高通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超過60%嗎?現在懂為什麼「去風險化」喊得比誰都大聲了吧?)
第三幕:中國的突圍路線圖
當華盛頓忙著砌科技柏林圍牆時,北京在幹嘛?
終幕:這不是結局,只是新回合的鈴聲
朋友們,真相永遠藏在收銀機的發票背後:美國「隱形政府」要的不是公平競爭,而是永續的技術佃農制度。但別忘了——當蘋果供應鏈裡70%依賴中國工廠,當特斯拉上海廠每停產一天就蒸發20億市值⋯⋯這場博弈,早就不是單方面制裁能解決的了。
下次看到財經新聞說「中美科技脫鉤」,記得學我們偵探的專業動作:眨眨眼,然後去查查當天納斯達克的半導體股走勢。畢竟,資本市場的曲線,可比政治人物的演講誠實多了!
(P.S. 本文寫作時喝了三杯冷萃咖啡,靈感來源包括:翟教授被下架的演講影片、某矽谷工程師酒後的真心話,還有我在Goodwill二手店挖到的1999年「中國威脅論」雜誌封面⋯⋯歷史啊,總是驚人地相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