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经济学转向特朗普经济学

商场鼹鼠的经济学探案手记
*“伙计们(dudes),让我们聊聊这场白宫经济学真人秀——拜登队VS特朗普队,究竟谁的购物车更划算?”*

1. 案发现场:政策过渡期的经济迷雾
彼得·纳瓦罗最近在福克斯新闻上抛出一颗“炸弹”:美国正卡在“拜登经济学”和“特朗普经济学”的过渡泥潭里。这感觉就像黑色星期五抢购时,一半人想冲进沃尔玛扫货(拜登的大撒币),另一半人却蹲在二手店等折扣(特朗普的减税促销)。作为前零售业打工人兼消费侦探,我嗅到了熟悉的火药味——政策制定者们的收银台策略,可比超市限时特价刺激多了。
(*插播个人经历:2019年我在塔吉特仓库整理货架时,亲眼目睹特朗普关税政策让中国产圣诞灯串涨价30%,而隔壁大妈骂骂咧咧转买了墨西哥货——贸易战的微观缩影啊,seriously!*)

2. 证据链解剖:两套经济学的“购物小票”
A. 拜登经济学:信用卡透支式复苏
核心商品:1.9万亿美元《美国救援计划》大礼包,直接给消费者打钱+基建狂魔附体。官方数据称能创造1860万个岗位,家庭年收入涨4800刀(但别忘了,这钱是从撤销特朗普的企业减税里抠出来的)。
退货争议:比如叫停钢铁公司交易被工会骂“背叛工人”,像极了冲动下单后后悔的剁手党。
B. 特朗普经济学:打折券经济学
促销组合拳:四大“银弹”——企业税从35%砍到21%、撕毁监管手册(环保?先放一边)、对中国钢铝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但农夫山泉的铝罐涨价了喂)。
差评区:纳瓦罗主导的贸易战让全球供应链鸡飞狗跳,堪比你在eBay上和卖家互撕还牵连无辜路人。
C. 法医比对:谁的收银台更高效?
拜登:就业率↑但国债破表,像刷爆信用卡买买买后对着账单窒息。
特朗普:GDP增速亮眼但贫富差距拉大,如同会员制超市——富人囤更多,穷人连入场券都贵了。

3. 结案陈词:没有完美购物车,只有更贵的时代
这场经济学对决的本质是选择题:要短期镇痛(拜登的急救包)还是长期风险(特朗普的杠杆游戏)?但朋友们,真相是——无论哪派执政,普通人的钱包都在为政策溢价买单。
*(侦探笔记:下回分解美联储如何扮演“商场保安”,举着加息喇叭喊“别挤了别挤了”!)*

商场鼹鼠的消费警示
*“记住,亲爱的消费者——当政客们谈论‘经济复苏’时,先看看他们自己的股票账户。”*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