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當信仰遇上科技的島嶼地景實驗
(開場白帶著咖啡漬的筆記本頁面)
「案發現場:北緯23.5度的蕞爾小島,目擊證人指出看見傳統廟宇屋頂的瓷片剪黏與LED燈光秀正在進行某種祕密交易…」Dude,這不是什麼都市傳說,而是我們202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要偵破的「信仰科技連環套案」!
作為在黑色星期五零售戰場倖存的前線士兵(對,就是那個被大媽扯壞圍裙的倒楣鬼),現在我這隻「商場鼹鼠」要帶你用X光機掃描臺灣地景——當文昌帝君遇上AI演算法,當廟埕廣場變成AR濾鏡打卡點,seriously,這可比百貨公司週年慶的價格標籤戲法精彩多了。
第一章:神明也數位化的建築物證
(翻開證物袋編號#1:被香火燻黑的3D列印籤筒)
臺灣廟宇正在上演最叛逆的「傳統越獄計畫」!那些曾被我奶奶握在掌心擲筊的儀式,現在居然能用手機APP完成。在鹿港某間百年廟宇,我看見穿藍白拖的廟公熟練操作著數位香油錢系統,牆上投影著即時更新的信徒祈願彈幕——這根本是宗教界的Netflix互動電影啊!
但最驚人的物證藏在屋頂:採用航太級鈦合金修復的剪黏藝術,搭配會隨日照角度變色的光敏塗料。策展團隊偷偷告訴我,這技術原本是用來偽裝軍事基地的,「現在拿來保護王爺的龍袍刺繡,算是某種反戰宣言吧?」
第二章:智慧城市裡的風水羅盤
(監視器畫面顯示:某科技園區的綠建築正在偷偷模仿三合院格局)
臺南某科技廠的冷卻水塔,竟然照著「八卦平安池」的風水陣排列!這些穿著實驗袍的建築師根本是現代版地理師,他們用計算流體力學模擬「藏風聚氣」,還用衛星紅外線熱成像來驗證老祖宗的穿堂風理論。
我在新竹採訪到更誇張的案例:某棟獲得LEED認證的玻璃帷幕大樓,外牆裝飾著演算法生成的「數位交趾陶」圖案。設計師眨著眼說:「我們訓練AI吃下全臺300間廟宇的裝飾資料,最後它吐出來的圖案連廟公都說有保庇!」
第三章:AR廟口與元宇宙進香
(證人VR頭顯裡的歷史重演:1980年代廟會疊印著2025年的NFT平安符)
在策展團隊的祕密工作室,我看見最魔幻的證物:戴上AR眼鏡後,清水巖祖師廟的百年石獅突然抖落灰塵,變成會解說建築工法的虛擬導覽員。更絕的是掃描QRcode就能「燒」電子金紙,後台區塊鏈即時顯示碳權交易數據——這根本是陰間與矽谷的跨時區合作!
某個凌晨三點,我在松山慈祐宮前撞見測試中的「元宇宙進香團」。二十幾個阿嬤戴著輕量版VR設備,手指在空中划著虛擬線香,系統還貼心提醒:「您今日已累積萬步,可兌換電子光明燈乙盞。」
(闔上滿是咖啡漬的筆記本)
這宗「地景改造案」最諷刺的轉折是什麼?當西方策展人驚嘆於臺灣的科技廟宇時,我們最夯的展品反而是「傳統工法修復工具箱」——裡頭裝著雷射水平儀和AI釉料分析儀。朋友啊,這大概就是臺灣建築最